MENU

2011年12月23日 星期五

RCA IDE1:Superform

Superform 是 IDE1 第一個學期(一年總共有 3 個學期:秋季、冬季、春季)的最後一個 module。這個 module 的目標很單純,就是做一張椅子。椅子設計無疑是設計師最常用來表現設計力的命題,它不僅是個生活化的物件,門檻可以很低也可以很高,也能反映設計師的想法、觀點、技術、巧思,以及設計哲學 。椅子可以從機能和形式出發,也可以是反映社會與時代性的工藝 、 一個文化物件,或是一個用於批判或溝通的媒介。透過設計一把椅子,可以探索新的形式、新的材料、新的結構、新的製程、或新的坐姿與行為。

Superform 總共有 6 週的時間,目標是每人做一把椅子,並利用 RCAImperial College 的 workshop 實作出來。6 週的時間大致分配成以下6階段:(1) Research、(2) Concept development、(3) Modelmaking、(4) Manufacturing visits、(5) Fast Making of Prototypes、(6) Testing and refining prototypes。

從全班 38 名學生的 38 張椅子,可以看到每個人專業傾向和品味,及關注議題的面向。



至於我的椅子…剛開始我的思考一直歷經一些 struggle,因為我一直無法理解為什麼這世界還需要再「多一張」椅子。因為我也不缺椅子,為了做椅子而做椅子,對我來講缺乏合理的動機,因此過程中花了很多時間在思考議題、選擇方向,一直到最後一周才開始實作。在 conception 的過程,我曾試著從較熟悉的互動設計著手、其中也曾從其它領域有趣的概念如社會距離學(proxemics)出發…不過最後決定拋下過去的包袱,探索一個自己有興趣但未曾嘗試過的 socio-political 領域,以「靜坐示威者」為 target user:

「靜坐者」需不需要椅子?如果有這樣一種街道家具,該如何設計?這個問題當然可以從許多不同面向或設計觀點切入來回應。但椅子若要附加它額外的功能,對我來說,好像都是多餘的。但可以肯定的是,椅子承載人、以及設計師詮釋的文化與時代性。

因此我最後決定這張椅子的概念,並非要讓戶外靜坐更舒適,或輔助靜坐者表達特定的想法或訴求,而是讓自己從新思考靜坐者在社會階層中的角色、靜坐示威的意義,在群眾眼光和靜坐者形象之間,詮釋兩者社會角色的互動關係。

'Dandelion Seed' (installation mode)










概念其實非常單純,主要的想法在於將靜坐者從地上抬昇到一個和站立者視線平視的位置。椅子做為反映和記載每個時代品味與身份的象徵,在品牌消費主義制約都市人們觀點的時代,這個社會能否提供赤裸的社會運動者,一個正確的「位置」?與此同時,做為街道家具,這張椅子亦邀請都市群眾扮演靜坐者在都市叢林裡「 打坐 」沉思:你為何而坐?為了自我省思?尋求心靈的寧靜?抗議不公?造型上是以浦公英種子做為意象。透明壓克力材質的椅腳,是想讓靜坐者遠觀看似飄浮於空中,承載著靜坐者,在都會中飄落四方的感覺。外擴的椅腳也同時界定了靜坐的空間,強化靜坐的意象,讓街頭靜坐更顯肅然而寧靜。

在社會學與設計領域發現相同頻譜,Social Design」觀念被提出的同時,有一些設計研究者開始將研究範圍外擴,至更廣泛的社會文化與政治各層面。例如 UCL - 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教授 Ann Thorpe 正在嘗試定義Design Activism」(設計行動主義?),或是 RCA Design ProductsOnkar KularTroika (UK) 的 Sebastien Noel 共同主持的 Platform 13,也有不少 social-political 的創新設計。另外 MIT Media LabCivic Media Group 也是滿早就在關注媒體科技與社會、文化、經濟、政治之間的影響和關係。我期待這幾年設計瘋狂的典範轉移 」下,這些議題都能在設計思考改變世界」過程中逐漸成為顯學。

'Dandelion Seed' (with people sitting on it.)

related links:
2010 年的 Superform: RCA IDE work in progress show
Design Activism - reflections on the role of design as activism
Defining Design as Activism by Ann Thorpe [PDF]

2011年12月10日 星期六

Imperial Workshop Training

Workshop bench area in RCA

RCA 是個非常強調實作 prototype 的設計藝術學校,所以很多系都有自己的工坊或工廠,包括陶瓷、紡織、金工、木工、鐵工、塑造、模具、鈾土、噴漆、CNC、攝影棚…應有盡有。接近期末,每天都能看到工廠裡不少人在做著 1:1 的模型,忙進忙出。雖然各工廠分屬不同系,但 RCA 的學生基本上都能使用,依照需要去尋求合適的工廠或技術,而這些工廠也都有專業的 technician 管理,提供協助與諮詢。此外,CAD/CAM 的部份,RCA 還有一個和交大建築的 Lab 很像,叫 RapidForm,專司各種快速成型的技術單位,提供 3D 雕塑、3D 掃瞄、3D Printer、Laser Cutter…等等設備服務。

另人手足無措的車床
雖然 RCA 看似已有很充足的資源,不過 IDE 還有比其它系更優渥的福利﹘可使用 Imperial College 的 Mechanical Workshop(因為 IDE 是同時入學 RCA 和 Imperial College,所以完全能夠使用兩校的資源)。

前幾周我們在 Imperial 進行 4 次的 workshop training,學習使用 lathe(車床)、milling machine、drilling machine 等基本機器設備,另外還有一些折、釘、切、鎖…的機具。

這些「performance-centered」的機具,相對於一些「user-centered」、有所謂「使用者介面」的電腦設備,更不具親和力。在沒有 Ctrl-Z(Undo)的實體世界,如果沒有 technician 教,甚至很容易發生意外。即使 training 過了,過一陣子可能又忘了。尤其是要利用這些機器製造一些不同的零件或效果,每一道程序、工法、順序都得非常清楚而精準。如果少了一道程序,或是某一段順序顛倒,就做不出來了(或者例如在 milling 金屬的時候,手不小心推太用力,東西就得重做了)。

雖然小時候家裡住在工廠,也有一些類似的機具,卻不曾親手操作過。長這麼大,還真是第一次學習這些東西:自己折金屬板、切金屬板、焊點、鑽孔、車螺紋、車導角、洗溝槽…。

My Mechanical Workshop training results


現在的趨勢就是以往分家的設計 (Design) 工程 (Engineering) 再次愈來愈靠近,如 ZIBA 的工業設計總監 Paul Backett 在 Core77 探討設計教育的這篇文章,說明了學校教育中的數位工具和 Rapid Prototyping 如何讓設計師喪失傳統手作工藝精神。雖然不是說以後做設計都得花大量時間自己親力親為做 prototype,但工廠的經驗,確能讓設計師瞭解實際上 manufacturing 的 constraints、材料特性,更加瞭解並檢驗設計的可行性、掌握產品製程的複雜度。更重要的是,它能夠開啟設計師在工程思考的維度,以更全面的格局,設計合適的解決方案。

related links:
各種 machining 和 processes 的介紹
Teach Less, Integrate More by Paul Backett

2011年12月6日 星期二

RCA promotional videos

最近 RCA 一整個推出新的 promotional videos,每個系都有一支簡短的介紹,由上兩、三屆的RCA畢業生現身說法,介紹他們當年的 final project、以及在 RCA 兩年攻讀 MA 的經驗和感想,以及對於申請者的忠告。

這一系列 RCA 系所介紹的影片,可略窺每個系所對於 Art & Design 的當代詮釋、態度、哲學觀點。IDE 的「設計」很偏產業及社會應用、解決問題導向;而設計和藝術在 DI (Design Interaction) 更像是做為探索與實驗未來性的手段。雖然都是很front-end的設計研究,但是 approach、methods,和 mentality 都不同。相當有趣。



More Promotional Videos from RCA:
Visual Communications | Printmaking | Critical Writing in Art and Design | Vehicle Design | Ceramics and Glass | Photography | Design Products | Animation | Innovation Design Engineering (IDE) | Painting | Architecture | Design Interactions | Fashion Womenswear / Menswear | Textiles | Sculpture | History of Design | Goldsmithing, Silversmithing, Metalwork and Jewellery

根據 RCA 的 2011-2016 年 Strategic Plan,之後的幾年可能會陸續設立 MA Interior Design、MA City Design(建築也會多一個 MArch degree),然後還有 MA Animation (Documentary)、MA Sound Design、MA Information Design、MA Digital Games、MA Global Innovation Design。

2011年12月4日 星期日

HITACHI Brainstorming Day

產業和學校合作的教學形式,在歐美似乎相當風行。HITACHI Brainstorming Day 便是 RCA IDE 和日本 HITACHI 的倫敦分公司合作的一個 1-day workshop。在這一天,IDE 一年級全班 37 個人分成 10 來組,遙想 2025 年的水資源生意

早上由 HITACHI 的人和 IDE 的 tutors們做簡報,介紹這個 workshop 的大主題背景,以及希望我們幫忙腦力激盪的內容和方向。然後接著就開始抽籤分組選主題。

各組拿到題目後,開始做 research(透過網路查找背景資料及討論),應用 system thinking 和creative thinking 產出大量可能的創意(服務、產品、系統等等)。到了下午,各組決定一個主要的創意下去發展細節,以視覺化的圖表、persona、腳本、資訊圖像等方式來呈現。

下午五點開始做 Presentation,由 HITACHI 的同仁和 IDE 的 tutors評分。最後的評分項目是分成:(1) Scenario, transition into the future 2025, (2) Water related System approach, (3) Water related touch points – appliances, (4) Water related touch points – system, service, (5) Presentation style 五項來評分(由此可見,如果不是用 service design 或 system design 的思維加上 2025 年的願景投射,可能得分就不會很高。所以最後各組分數落差挺大的。)

其實這種一日的 workshop 重點是在體驗整個創意發展和發表的過程。有趣的地方在於 IDE 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專才,在各組發表的內容和過程可以略窺不同的創意思路。有些組的想法就很建築(因為那組是建築背景的組員主導);而有些組系統分析的部份著墨很多(因為那組主導者是 engineer)。有些組特別多產、有些組則專注兩三個 ideas 做重點論述。有些組想法很理性、有些組想法則很 crazy。

普遍來看,各組的產出都相當精采,但因為有簽 NDA 所以無法透露內容細節,僅貼出活動影像聊表心意(最後一張照片是整天 workshop下來累攤在 IDE studio 沙發上的慘態…)。